隱形眼鏡,即是時下人們簡稱的「Con」,減少了不少戴眼鏡人士的煩腦,鼻子上總是架一副眼鏡,實在讓人有些不適,在生活上也會因眼鏡而受到各方面的沮滯,例如游泳時因近視而無法看清水底世界,即使有現時帶有近視度數的游泳眼鏡,但鏡片度數未必適合每位人士。而隱形眼鏡方便輕巧。但是大家對隱形眼鏡的歷史又有多少認識?
在 19 世紀初,英國科學家約翰.赫什爾(John Herschel)提出了隱形眼鏡設計方案,他使用透明的凸透鏡,將其放在眼球表面,以此糾正近視或遠視。然而,隱形眼鏡的初期設計有不少問題,比如隱形眼鏡的材質不適合人類長期配戴,以致磨損眼球表面及引致紅斑等問題,因此隱形眼鏡初期並沒有得到普及。
到了 20 世紀,德國眼科醫生阿道夫.艾夫(Adolf Fick)和奧地利眼科醫生奧古斯特.穆勒(August Müller)分別獨立發明了現代隱形眼鏡的原型。艾夫和穆勒使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材料,製成凹透鏡,並將其置於角膜表面。這種設計改善了赫什爾的設計缺陷,成為了現代隱形眼鏡的雛形。
隨後,隱形眼鏡的材料和設計繼續改進。20 世紀 40 年代,美國眼科醫生凱文.杜克斯(Kevin Tuohy)改用塑料製造隱形眼鏡,以彌補以往隱形眼鏡的缺陷,使它更加輕巧、柔軟和舒適,適合人類長時間配戴。1950 年代,眼科醫生和研究人員開始研究硬性隱形眼鏡材料,這種材料比塑料更堅硬、更耐用,但也更不舒適。到了1960年代,柔軟性材料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進,使得隱形眼鏡成為更加普及和受歡迎的視力矯正方式。
時到今天,隱形眼鏡的設計有很大的改善,譬如隱形眼鏡更好地貼合眼球表面,進一步提升了舒適度和視力矯正效果,有隱形眼鏡商在固有的基礎努力開發新的隱形眼鏡,好像有 Mirror Con、具有放大曈孔效果的、有顏色的等等,成為不少年輕人化妝打扮不可少得的一部分。